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市教育局組織烏魯木齊市學生代表赴青島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參觀海軍戰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新疆網訊(全媒體記者賈夢妍)烏魯木齊市是一片紅色熱土,也是一方有著光榮傳統的雙擁沃土。
連續九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拓展多個國防和雙擁教育基地……每一寸土地上都在傳頌著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魚水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雙擁運動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特有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
近年來,烏魯木齊市緊緊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活動,不斷拓展雙擁工作新思路、開創雙擁工作新局面、豐富雙擁工作新內容、創新雙擁工作新形式,全市雙擁工作成效顯著,奏響了一曲又一曲軍政軍民團結共進的新時代凱歌。
高位推動 凝聚雙擁工作強大合力
7月31日,烏魯木齊市“雙擁志愿者服務隊”的隊員們帶著慰問品和滿滿的心意來到駐烏某部隊,看望部隊官兵,為他們送去節日祝福。
“再次回到軍營,看到熟悉的軍營生活,心里真是無限感慨……”志愿者居海林說。
居海林是一位退伍老兵,是一名雙擁志愿者,還是烏魯木齊市老兵公益服務隊隊長、老兵公益服務隊紅色宣講團團長。這些年,他們的足跡遍布學校、部隊、社區、企業……
“我曾是一名軍人,如今退伍加入雙擁志愿者隊伍,希望能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回到戰士們身邊,為這些最可愛的人獻出我們的關愛。”居海林說。
文明出行、愛心送考、捐資助學……這支由千人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正在不斷擴大。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
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烏魯木齊警備區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狠抓任務落實。堅持“一把手”負總責,把雙擁工作納入軍地黨政重要議事日程和年度目標考核范圍。制定出臺《烏魯木齊市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工作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的意見》,修訂完善《烏魯木齊市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成員單位雙擁工作職責》《辦公室職責和工作制度》等,推動雙擁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無日或忘,一枝一葉總關情。
烏魯木齊市不斷完善雙擁工作體系,傾情解決部隊官兵后路、后院、后代“三后”問題。截至目前,已建成922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和上海、西安等5個異地退役軍人服務站,其中打造建成526個國家級示范站,組建全市“雙擁志愿者”服務隊,成為雙擁工作重要陣地。
崇敬英烈 零散烈士墓應遷盡遷
臨近八一建軍節,駐烏某部隊戰士來到市烈士陵園,向每一位烈士行軍禮、獻鮮花。
“這個墓碑上的烈士生前在我們部隊服役,我們聽過他的故事……”戰士鄭亞軍說,英烈把生命獻給了國家,奉獻給了社會,節前來祭掃,是為了汲取力量,更好地激勵自己前行。
“我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自覺爭當‘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爭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好戰士。”鄭亞軍說。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烏魯木齊市弘揚傳承英烈精神和社會正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營造紀念、緬懷、崇尚、學習英烈的浩然正氣和濃厚氛圍,激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近年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及各區縣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組成專門力量,多方為烈士“尋親”,并對各類烈士紀念設施進行修繕保護,以告慰英烈先輩。
懷念英雄,在崇敬中傳承英烈風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還會同烏魯木齊軍事檢察院、市人民檢察院、市民政局等軍地多部門形成合力,尤其在烈士生前所在部隊給予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19座零散烈士墓的集中安葬工作。
英烈長眠市烈士陵園。至此,烏魯木齊市零散烈士墓實現應遷盡遷。
市烈士陵園宣教科科長曲康說,后期,市烈士陵園對這些烈士墓會進行“一墓一冊”的管護,努力為烈士親屬辦實事、解難事,大力宣傳英烈事跡、弘揚英烈精神。
在烏魯木齊市,褒揚英烈、尊崇軍人的氛圍日益濃厚,雙擁工作制度機制日趨完善。
創新方式 廣泛開展社會擁軍活動
走進市區,不時可見一幅幅引人注目的雙擁宣傳牌,LED電子屏滾動播放著新時期的雙擁工作內容。在醫院、車站、景區景點等服務窗口,“軍人依法優先”等字樣倍感溫馨。
擁軍優屬不僅是掛在墻上的標語,還是落在實處的點滴行動。
為了讓“最可愛的人”成為“最幸福的人”,烏魯木齊市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持續完善優先、優惠、優待的激勵措施,全面做好優待金、撫恤金發放,社保繳納以及退役軍人安置、隨軍家屬就業等工作,全力保障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合法權益。
——機場、車站,“軍人依法優先”的標識引人注目;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家庭的門上,“光榮之家”的牌匾格外醒目。兩塊小小的標牌,承載的卻是社會對軍隊、對軍人的尊崇和大愛。
——擁軍服務機構和部隊學雷鋒小組常年活躍在城鄉基層,為優撫對象和困難群眾排憂解難。
——以全國首創“擁軍門店”服務品牌為基礎,延伸拓展搭建“擁軍聯盟”服務平臺,命名“擁軍門店示范街”3條,“擁軍門店”“擁軍驛站”300余家,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提供規范優質的惠民讓利服務。
——組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協會,引領帶動各行各業積極響應、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解決退役士兵、現役軍人家屬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
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百業千行共擁軍”的社會化擁軍氛圍在烏魯木齊蔚然成風。
狠抓落實 讓軍人軍屬獲得感成色更足
7月31日,家住經開區(頭屯河區)的市民張建軍像往常一樣坐地鐵去上班,進站出示退役軍人優待證后,免費乘車。
“我的家鄉是一座尊崇軍人、關愛軍人的城市,生活在這里我很幸福。”張建軍說。
服務“走心”,官兵“暖心”。
烏魯木齊市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盡心盡力為駐地部隊官兵、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排憂解難,不斷提高擁軍工作水平。
——在全疆率先開展優撫對象就醫“一站式”即時結算,有效破解優撫對象就醫難、報銷慢的問題。
——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落實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優待政策的通知》,率全疆而為,面向全國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出臺公共交通和文化旅游優待措施。
——在全疆率先建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產業園,為入駐企業提供就業培訓、創業輔導、項目孵化等惠軍服務。
………
“遇到生活難題,我總是第一時間想到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他們總是熱心幫助我,這讓我非常感動。”臨近八一建軍節,退役軍人趙象棋不僅感受到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關懷慰問,還在他們的幫助下,解決了生活難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每一個數字,每一項政策,表達的都是全市人民對人民子弟兵、退役軍人的濃濃深情。
魚水情深,歷久彌新。站在沖刺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的新起點上,烏魯木齊市必將以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匯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強軍夢的奮進偉力,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